入选山东省“2020年度(高校)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优秀案例”的背后:以书证赛融通为主线,多措并举打造特色试点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2-07浏览次数:454

入选山东省“2020年度(高校)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优秀案例”的背后:

以书证赛融通为主线,多措并举打造特色试点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度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典型案例的通知》,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榜上有名。学院报送的“推进书证赛融通 开拓专业建设新格局——工业机器人编程1+X证书试点典型案例”荣获山东省2020年度(高校)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优秀案例”,成为20个高校优秀案例之一。

作为新建院校,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的试点建设为何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效?其背后经验引人一探。


整合资源、强强联手:共建高水平专业化考核站点及实训基地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2019年在整合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资源基础上成立的,其“血脉传承”中有着职业教育与工科专业的“典型基因”。尽管学院成立时间并不悠久,但是在师资、技术以及硬件资源等方面,这里足够让所有工科专业的学子们心驰神往。

       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新人”,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在整合学院固有优势的基础上,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基于现代科技数字化、共享型理念,对接标准和规范、融入信息新技术建设,充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通知要求,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申报获批1+X证书试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管理中心和试点院校。

       同时,为全面保证1+X证书试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项目的实施和落地,学院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采购了价值550万培训设备及智能管理系统、网络服务系统、身份验证一体机、教学仿真室等配套设施,保证优质完成教学、培训、鉴定工作任务。


引育并举、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四能一体”双师型教师培训团队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培训项目顺利开展的基石。自建设之初,学院不断优化团队配备结构,提升教师综合水平,引进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年轻教师,坚持“引进来”和“培育好”并举,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培养德、才、教、技“四能一体”骨干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院多次选送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项目实施研讨会,同时派骨干教师参加1+x证书制度试点专家工作会议。骨干教师们和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组成的专家组共同参与制订考核标准、培训教材、考试题库和教师轮训制度的拟定,保持紧密的协作关系,为培训工作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力图建立多元化师资培训体系。根据调研,由于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当时学院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教学工作的老师,基本上是从机电、电气、控制等专业转岗而来。在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X”证书考核对教师理论水平、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因此亟需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学院通过与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建立理论知识、课程开发、实践技能相融合的多元化师资培训体系,培养出一支掌握先进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学团队,为保障实践教学和培训的质量做好准备。


优化管理、多方保障:构建内部立体层级式保障机制

       为顺利完成1+X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证书试点的建设工作,学院在制度层面加强保障,研究建立了立体层级式保障机制,自顶而下,层层递进,责任到人,有效保障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在试点建设之初,学院进行专项研究,在学院党委书记王铨的指示下,成立了1+X证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副院长高桥、教务处副处长朱晶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与副组长,科研处临时负责人胡鑫、机电学院临时负责人冯飞、1+X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负责教师刘洋为小组成员,负责1+X证书试点工作重要制度措施的制定、协调和决策,全面领导1+X证书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负责学院1+X证书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的拟定,组织、协调并督促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保证1+X证书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学院在1+X证书试点所在二级学院成立以二级学院院长为负责人的二级学院工作领导小组,负责1+X证书试点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试点工作的规划、指导、检查、评价,组织开展校内外人才培养和学员培训工作。通过立体层级式保障机制,工业机器人编程“1+X”试点项目有序开展。

       在大力支持并进行制度建设之外,学院持续优化人才配备结构,这也是试点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试点建设的需要,学院组建了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其中,专任教师不少于20,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不少于10,教学管理人员不少于8名。团队成员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核心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通过制度明确各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和相互协作的义务,团队成员根据建设制度要求,分工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在人员配备结构上保障1+X试点建设顺利进行。

       在资金方面,学院经过多次探讨与谋划,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550万元,用于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试点建设,推进专业教学改革,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课程体系和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这对于处于发展期的新建院校,其支持力度与发展远见不言而喻。


开拓创新、深化融通:参与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管理体系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中提到的开展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保证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工作有序开展,规范X证书与学院相关专业课程转换工作,学院特别制定学分银行管理办法。通过学院教学系统内的“学分银行”管理,建立了1+X证书信息系统。据了解,这一系统与学院智慧校园对接,能够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

       在学习成果认定转换层面,学院尝试建立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可按规定兑换学分,免修相应课程或模块,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学院工业机器人编程1+X 证书试点建设以来,书证赛融通成效显著;学生斩获行业比赛国家一等奖;建设团队申报了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下书证赛融通建设研究,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双高校建设,以书证赛融通为主线,开辟了特色教学新航线。

       虽然取得的成果颇丰,但是其中经历的坎坷与辛苦同样难以言尽。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刘洋是学院建设试点的参与者之一。他表示,作为一名普通的学院教师,他深感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试点建设责任重大,心中曾有过迷茫。但是在上级和学院领导的领导以及团队成员的努力下,他的方向与目标日渐清晰,并坚信试点建设将不断取得新成果!

       目前,学院有效推动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未来会持续深化将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X”证书书证融通、研究结果拓展到其他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面对前路未知的挑战,学院上下将以横刀立马的豪气、敢打必胜的底气、所向披靡的锐气勇担当、闯新路、开新局!




最新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