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工作,在朝着“高职示范、工科黄埔、职教本科”的奋斗目标发展中,将智慧校园建设列为“项目负责制”重点工作,坚持信息化“管理、服务、赋能”学院各项工作,要求智慧校园要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教育教学、管理、生活服务等各方面,实现以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驱动引领教育现代化。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夯实,智慧校园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银校合作云数据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5月26日,学院与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共同启动云数据中心,并揭牌成为党建共建单位。中国银行出资2000万元,支持学院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智慧校园。重点建设项目“云数据中心”是学院智慧校园“总底座”,历经一年多,建成了具有“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双路冗余、国产化、智能化”等特色的新型数据中心,居同类院校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未来,双方合作将聚焦于教育、金融、教育金融产教融合三篇文章,共同探索银校党建与产教融合的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新模式、新典范。
(二)全方位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本年度,根据学院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遵循建设实施路径,继续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4个微机室组建、综合布线、校园网络接入等工作,满足计算机学科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育教学需求。完成行政楼室外大屏建设,作为学院重要的校园文化传播平台及宣传平台。新建多媒体智慧黑板32套,满足多媒体教学及线上授课需求,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教学实现高效课堂。新建安防监控室,配备拼接屏及控制台,实现远程监控与集中管理,并新增重要场所监控摄像头34个,增设8台后端存储设备,满足视频存储90天的安全要求,进一步构筑校园安全防线,推动“平安校园”创建。
新建微机室
新建监控室
新建行政楼户外大屏
二、“应用为王”开新局,“一网通办”新突破
(一)数据整合共享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学院信息化工作坚持需求驱动、“应用为王”,本年度,完成学院各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的数据整合共享、交换,涵盖OA办公、教务平台、学工平台、人事平台、财务平台、档案管理、资产管理、一卡通平台等。集成各业务系统电脑端到网上办事大厅和信息门户,移动端到企业微信平台。
OA办公系统
人事管理系统
学院数据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通过挖掘校园食堂就餐刷卡数据信息,分析校园卡消费数据,刻画学生消费画像,形成助学金学生校园卡消费分析报告,为判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奖助学金发放等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决策辅助。
(二)企业微信助力审批管理
网上办事大厅上线前,学院使用企业微信审批。涵盖了115个审批流程,为师生提供行政、人事、学生、财务、后勤、就业、信息化服务等多方面提供线上审批服务。
(三)网上办事大厅和信息门户上线,应用导向凸显
11月30日,学院网上办事大厅和信息门户正式上线,这是学院“一网通办”建设工程标志性成果的落地之举,凸显了学院智慧校园建设的应用导向和数据驱动,标志着学院智慧校园建设跨入“应用为王”新阶段。网上办事大厅和信息门户建设历时1年零5个月,涉及学院19个部门,沟通厂商25家,组织各类研讨会20余次。目前,学院各信息系统已实现优化整合,已建成线上业务流程67个,信息门户已完成PC端和移动端,能够个性化、精准化、实时显示学院内部各类通知公告,智慧校园“管理、服务、赋能”发展体系架构初步搭建。
网上办事大厅
信息门户
三、践行“学生至上”“教师至上”“服务至上”理念,为师生办实事
(一)新建学生公寓电控系统、校园5G信号全面优化
本年度,学院规划并启动学生公寓电控系统升级改造。新安装1000余个智能电表,满足学生线上自助缴费需求,杜绝充电流程繁琐、电量难以查询以及欠费断电等问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具有大功率电器自动识别并断电等功能,保障了学生宿舍用电安全。
为确保全校5G通信网络畅通,本年度完成以校园内活动密集区域食堂、宿舍区等为点,以校园道路为线、以校园无线环境为面的立体化测试摸排,新安装部署28台5G室分设备,确保全校5G网络感知良好,无线网络持续通畅,保障了学院良好的无线网络环境。
(二)健全网络管理运维体系,处理师生各类信息化故障
学院加强网络运维管理,做好学院各类信息化日常维护维修工作,建立了一套由信息化班委、信息化专员和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设组成的校园网络管理运维体系,并充分运用IT运维管理平台对学院校园网开展常态化运维管理。一年来,处理无线网络信号点故障200余次、有线网络故障180余次、各班级智慧黑板维修110余次、处理学生账号密码问题50余起,保障了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智慧校园卡助力师生畅享校园生活
学院秉持“让师生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校园卡用户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全年办理开卡、换卡、补卡业务11488余次,快速、及时为师生解决校园卡的各种问题。修订《智慧校园卡系统管理办法》,从校园卡的管理、应用、结算、挂失等各方面加强规范管理,保障了使用单位和持卡人的合法权益。让师生真心感受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便利。
(四)安防监控为“平安校园”保驾护航
学院本年度完成安防监控查询70余次,帮助处理校园纠纷20余起,制止不良行为20余次,帮助同学教师找回手机、书籍、手推车等多项物品。安防监控系统对于校园里发生的打架、抽烟、物品遗失、违规出校等行为进行有效有力监管,为后续处理相关事务提供可靠的支撑辅助。
2号学生公寓高空抛物摄像头
(五)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实现高效移动办公
为进一步改善一线教师教学科研与办公条件,学院新采购教学办公笔记本电脑115台配备给教职工,满足移动办公需求,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学院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
(六)做好信息化各类保障,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2022年是疫情下的第三年,学院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线上直播优势,开展视频会议或重大活动直播,推动学院重大工作正常进行。
学院以信息化手段保障教学工作“停课不停学”,充分利用智慧黑板及网络教学等手段,引导教师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激励学生参与线上学习。
四、重要时期多管齐下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实现网络安全“零事故”
(一)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党的二十大期间,学院认真落实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委网信办、青岛市公安局网警支队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了《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做到无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多措并举,加强校园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学院多措并举,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工作。深入落实党委网络安全责任制,各部门单位签订网络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国家网络安全周,组织全院师生开展网络安全课学习活动,全面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学院积极开展应用系统安全自查,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对学院web网站与服务器主机开展漏洞扫描自查行动,及时整改网络安全隐患。
五、打造“智慧青工”品牌 学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一)5G大赛展风采,校企合作促双赢
“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的最具影响力的5G领域国家顶级赛事。由学院联合中国移动申报的“5G赋能智能制造学习工厂”项目,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和决赛的精彩角逐,最终获得智慧园区专题赛全国二等奖。
(二)科研竞赛两手抓,十大典型案例新鲜出炉
为切实提升教师科研实力,助力学院内涵式发展。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类课题申报工作,本年度牵头撰写、申报信息化相关国家、省、市、校项目累计8个,其中4个已立项(结项)。
山东省基层党建研究重点课题,已结题
山东省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已立项
山东省教育发展研究微课题,已立项
校级课题,已立项
依托各类竞赛,以赛促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助力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本年度,辅导学生参加“金德杯”山东省大学生医养健康创新创业大赛获三等奖。
学院总结提炼智慧校园建设成效,选树典型提供借鉴,梳理了10项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智慧校园建设成果,汇总成册《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智慧校园建设十大典型案例》,以期打造职业院校智慧校园“青工”样板。
六、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培养学生数字技能
(一)加强培训,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工作要求,学院鼓励引导教师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本年度,学院统一组织全体教职工完成智慧平台“暑期教师研修”和“寒假教师研修”两大专题模块,充分促进学院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等全面提升。
教职工专题培训情况
本年度,积极开展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集中开展网上办事大厅和信息门户使用培训暨意见征集会4场。
(二)践行“三全育人”,组建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社
学院组建“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社”,目前共有社团成员40名,社团践行“三全育人”理念,为热爱信息技术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能力培养及创新发展空间,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生活人、经济人、技能人、创业人、合格公民”。
七、下一步重点工作
2023年度,学院智慧校园建设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决策部署,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整合信息系统,再造管理与服务流程,秉持“教师至上、学生至上、服务至上”理念为师生办实事,加强数据赋能,让数据应用全方位发力,增强学院现代化治理能力,赋能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