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2·重温青工职院闪光印记”系列报道】工创匠心,树根立魂,学院打造工科特色校园文化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3-01-20浏览次数:695

校园文化是学院的灵魂,也是学院的根基。校园文化既有向内的凝聚作用,也有对外的辐射作用。学院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遵循“内部文化+外部文化”融合、“主体文化+特色文化”融合的思路,围绕学院工科特色,从精神理念文化、环境形象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等三大方面持续推进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将学院建设成为道德精神高尚、技术氛围浓厚、人文底蕴深厚、校园环境优雅的高品位工科特色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图片

学院校训

培根铸魂,精神理念文化逐步完善。建校伊始,工科特色便是学院最牢固的印记,在三年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吸收职业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汲取营养,继续深挖工科特色,逐步凝练出独具学院特色的精神理念体系。在“先进性、先锋性”的“两先”发展理念引领下,以“先进、独特、速度、活力”为核心价值;校训“知行有度、刻意求工”得到师生广泛认可、深入人心;以逐步建设成“高职示范、工科黄埔、职教本科”院校为学院发展目标,以培养“生活人、经济人、技能人、创业人、合格公民——五种人”为育人目标,以培养“专业老师、企业工程师、创业导师、成长导师”“四师型”教师为教师发展目标,全体师生争做“有情怀、有激情”“有思想、有思考”“有特色、有特点”“有布置、有落实”的四有职教人,在驻校抗疫28天中淬炼出了“雷令风行、戮力同心、学生至上、奉献友爱”的抗疫精神。

系统规划,视觉环境文化提升显著。校园文化作为学院办学软实力的重要方面,看似无形而有感,看似无形,却能触摸,看似无形,却能标识。为了让师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工科特色校园文化,学院高度重视视觉环境文化建设,一是依据工科特色,完成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形成《学院视觉识别系统VI手册》,以“工”字和“Engineering”首字母“E”为主造型的学院标识,以国际通用表示工程的黄橙色与群青普蓝色确定标准色系无不体现着学院工科特色。名片、校旗、信封、手提袋等文化产品相继印制完毕;二是按照既要体现文化内涵又要突出学院特色的原则,完成学院18座楼宇和12条道路的命名;三是完成学院导视系统设计、制作与安装,形成了《学院房间标牌设计手册》《学院户外设计手册》;四是建设校园文化景观,学院主雕塑《九工》新落成,《求工》《向未来》《工之空间》《旋》等雕塑也已完工,形成五大工科特色文化地标雕塑,围绕“文化地标”打造鲜明的标识和“网红打卡点”;五是精心打造展览文化,设置9个校园宣传栏,展示学院近期发展“大事”,并灵活运用移动展板,宣传学院近期典型师生。

图片

学院VI手册及文化产品

图片

五大工科特色文化地标雕塑

图片

校园道路和楼宇命名及释义

图片

校园宣传栏

精心策划,标志性文化活动广泛关注。开展“青工职院这三年”主题宣传活动。以“奋进新时代,献礼二十大”为主题,于2022年7月—10月开展,通过系列新闻报道、短视频展播、线下成果展、“青工职院这三年”大事记、“媒体走进青工职院”活动等形式传播学院突出工科特色“非凡三年”的重大成果。形成“青工职院这三年”系列新闻报道7篇,经校内外媒体传播近70篇,总传播量达到70余万;编撰《青工职院这三年》书册,共计7万字;召开“青工职院这三年”新闻发布会,邀请16位国家级、省市媒体记者参加会议,被国家级媒体《人民政协报》、中国网广泛报道。

图片

“青工职院这三年”新闻发布会

图片

《青工职院这三年》书册

开展抗疫驻校28天活动。2022年3月青岛疫情驻校抗疫的28天,168名教职工到校共同守护全校4167名在校学生的生命安全,凝练出“雷令风行、勠力同心、学生至上、奉献友爱”的抗疫精神。驻校期间,教职工有感而发,编撰《封校日记》《抗疫故事》两本书册,共计约14万字,拍摄形成学院疫情防控专题片《记忆·28》,每位教职工拍摄一段“独家视频”,制作个人纪念相册,充分展示工科高职院校教职工抗疫风采。举办“驻校抗疫28天阶段性总结大会”“驻校抗疫28天工作会议总结提高会”,进一步总结防疫经验,表彰优秀典型。

图片

驻校抗疫28天阶段性总结大会

图片

《封校日记》《抗疫故事》书册

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2022年5月,举行“大国工匠进校园”暨“宁允展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仪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全国道德模范、大国工匠宁允展被聘任为学院客座教授,并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成立之后,宁允展前后三次赴学院开展技术指导、授课等活动。

图片

“宁允展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仪式

图片

宁允展在学院开展技术指导

开展“百团大绽”社团纳新活动。2022年9月29日,学院举办“百团大绽,社彩缤纷”2022年社团纳新活动。学院为学生社团搭建展示舞台,138个社团吸引了学院近2000名学生参与,吸纳近1000名新成员,其中机械爱好者社团、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社、智能焊接兴趣社等社团充分体现工科特色。学生社团纳新活动以品牌化、多元化方式,充分展现了青工职院学子的朝气蓬勃。

图片

社团纳新活动

图片

社团风采展示

凝心聚力,擦亮“三至上”文化品牌。工科院校更应该有人文关怀。学院坚持以精品为导向,牢牢把握文化育人的宗旨,在办学治校的过程中充分总结经验,提炼精品,全力打造有特色、有品位、有温度的“三至上”文化品牌——“学生至上”“教师至上”“服务至上”。

立德树人,打造“学生至上”品牌。学院践行“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理念,让学生的问题有回应、有解决,在“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中引导学生成为“五种人”即“生活人、经济人、技能人、创业人、合格公民”。

图片

学生获奖证书

图片

“学声直通车”书记院长面对面

学院打造“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育人模式,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为了满足学生个性特点与综合发展多样化需求,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改革,出台《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组建学生社团138个,鼓励学生参加技术技能大赛考取技能证书,共计300余名在校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265名在校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为了维护学生利益,畅通民主管理渠道。组建学生权益协会,共计回复学生问题3075次,现场解决学生问题108件。开展10次“学声直通车”书记院长面对面座谈会,增进学院领导与学生之间交流,倾听学生诉求。为不断提升学生生活水平,打造书院化宿舍,出台《书院化宿舍管理建设方案》。为加强学生日常行为文明规范养成,学院积极创建“无烟校园”,在校外设置两处吸烟亭,并出台《学院学生控烟管理办法(试行)》,形成教育长效机制。为充实学生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层出不穷:新生入校云直播活动得到广泛关注,共计30多万师生家长观看;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一致好评,7支志愿服务队在核酸检测、乡村支教、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服务活动135次;“国旗文化”“学宪法、讲宪法”“达人秀”“快闪团”等系列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为关注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成才,学院组织开展“这三年我将这样度过”主题教育,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每名教职工与2名新生结对,实时了解学生成长动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首届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35.29%的毕业生在用人单位担任技术骨干及后备干部。

图片

校外吸烟亭

图片

新生入校云直播活动

共建共享,打造“教师至上”品牌。“教师至上”其内涵是“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更美好”。“教师至上”品牌有四个理论基础,一是“三全”理论,即全过程人民民主,全方位体现价值,全要素发挥作用;二是依靠教师办学是学院的办学之本;三是通过调动“三性“、提高”三感”,即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尊严感;四是将“尊重老师,服务一线”真正落实到位。

图片

 “我做学生成长导师”启动仪式

图片

学院首届教师啤酒酿造培训

学院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教代会制度、各类论证会制度、“晒工作”制度等从制度上保障了教职工参与学院的民主管理;通过广泛凝聚共识、贯彻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职称评聘体系;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各项教师技能提升活动、开展“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等,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搭建平台;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教师至上”品牌建设落到实处。

转变作风,打造“服务至上”品牌。“服务至上”是在建校初期组织机构改革和“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同“学生至上”“教师至上”三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学院“三个至上”的特色品牌。

图片

成立“四大服务中心”              

图片

 “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大讨论”活动

“服务至上”,就是把服务放在最优先位置,围绕学生、教师、社会三大主体转变工作思维、工作理念,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通过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意识,以作风大转变、服务意识大提高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学生,即“以学生为本”,贴心做好学生的“大家长”;服务教师,即将教师放在心上,用心做好教师的“娘家人”;服务社会,即切实承担起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服务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产业链发展,为产业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城阳区及周边社区提供社区教育、教育服务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服务,为企业职工提供培训服务,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知识产权交易、技术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

图片

校园风景

工创匠心,树根立魂,学院将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传播“工匠精神”,树匠心、育匠人,积极努力打造具有“青工职院”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其成为汇聚“青工职院人”奋力建设“高职示范、工科黄埔、职教本科”院校的强大精神动力!


最新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