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信息技术中心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围绕学院“高职示范、工科黄埔、职教本科”的发展愿景,秉持学院“教师至上、学生至上、服务至上”品牌理念,坚持信息化“管理、服务、赋能”学院各项工作,持续深耕业务水平专业化,抓紧抓实基础设施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应用为王、服务至上”原则,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保障学院各项工作高水平、高质量开展。
一、强基固本,守正出奇,智慧校园建设聚成典型案例
信息技术中心始终秉承学院“先进性、先锋性”办学理念,厘清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指示和发展趋势,历经三年栉风沐雨,探索实践,坚持“实用性、先进性、前瞻性、独特性”的智慧校园建设理念,遵循“需求驱动、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标准引领、分步实施、持续优化”的建设实施路径,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院发展战略布局,自2021年列为学院“项目负责制”重点工作。几年来,信息技术中心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广泛调研、深入论证,调研走访28所高校、80余家企业和设计院,进行过70余次校内外专家论证,探索发展方向、目标定位和技术路线。2022年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攻坚之年,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本年度,多项信息化基础设施完成调研、勘查规划、论证与实施,及至岁末各项工作均完美收官。
善于总结,方能善于进步。信息技术中心为进一步理清思路、改进措施、提高质效,对前期智慧校园建设情况进行总结梳理,挖掘选树,整理出10项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成果——“智慧校园建设十大典型案例”,涵盖云数据中心、全光网络、安防监控系统、“一网通办”建设发展等等,为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青工”样板。
学院智慧校园建设十大典型案例
二、应用为王、服务至上,“一网通办”初露锋芒
2022年为学院智慧校园应用元年,标志着学院智慧校园发展逐渐从基础建设向应用过渡。信息技术中心按照学院党委要求,坚持应用导向和数据驱动,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以高水平的教育数字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完成了网上办事大厅和信息门户的建设工作,为“一网通办”打下关键基础。该项工作涉及学院19个部门,沟通厂商25家,组织线上线下研讨会20余次,建立40余个微信群进行技术对接与实施。目前,学院各信息系统已实现共享整合,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数据实现“一数一源”,数据孤岛得以打通,数据效能充分发挥,实现了重要数据本地化部署,加强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办事大厅已建设业务流程67个,接下来将逐渐搭建近两百个业务流程,信息门户已完成PC端和移动端建设,能够个性化、精准化、实时显示学院内部各类通知公告。
未来,“一网通办”将作为惠及全体师生的重要工程,继续致力于全面提升学院教育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个性化,支撑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网上办事大厅
信息门户
三、校企共建,力争上游,“智慧青工”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学院以打造“智慧青工”教育数字化品牌为发力点,通过银校合作共建智慧校园提升办学条件,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区域发展贡献度,取得显著成果。
(一)银校合作结成累累硕果
学院设立常态化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专项资金,并广泛拓展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千方百计拓宽经费渠道,多途径拓展办学空间,增强办学实力。其中,中国银行投入银校合作资金2000万,电信运营商投入资金支持700万。2022年5月,学院牵手中国银行共同举办银校合作签约暨云数据中心启动仪式。双方同时揭牌党建共建单位,实现党建业务水平同步提升。学院通过财政保障和社会支持“双加持”,减轻了财务压力,实现了办学条件“先进性”,推动学院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
银校签约仪式
云数据中心实景
(二)竞赛争优彰显“亮剑”精神
信息技术中心牵头与中国移动公司开展多方面合作,依托学院教学、实训场景及中国移动的技术优势,携手申报“5G赋能智能制造学习工厂”项目,获得了第五届“绽放杯”5G 应用大赛专题赛全国二等奖。学院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全光网络解决方案均获青岛信息化优秀解决方案奖。另外,部门老师积极参加青岛市网络安全大赛,辅导学生参加“金德杯”山东省大学生医养健康创新创业大赛均获奖。
比赛答辩现场
荣誉证书和奖杯
(三)独具匠心发挥科研优势
牵头负责国家、省、市项目申报8项。其中,山东省基层党建研究重点课题:“指尖上的党建”——基层党组织利用新媒体改进党的理论学习机制研究,已经顺利结题。牵头立项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课题、山东省教育发展研究微课题等多项课题项目。
四、创新机制,担当作为,打造专业化信息队伍
信息技术中心且称自己为“信息技术人”,这是一支“因热爱而相聚 因梦想而同行”的IT团队,处室崇尚实干、注重实绩,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秉持着“专业、担当、创新、赋能”的工作作风,保持着“与学院共成长”的良好创业者心态,着力打造成为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服务型信息化队伍。
(一)这是一支“专业”见长的队伍。年轻化、学历高是他们的特点,工作刻苦、深入钻研是他们呈现的精神。团队根据队伍成员的个人情况,明确了分工与职责,实行一岗一备制,鼓励大家一职多专,加强部门内的交流与协作,多方面开发队伍的潜力,提升部门的综合水平及整体素质。通过扎实开展各类政策文件、技术技能、标准规范的学习,以及走进一线开展“项目化”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了部门工作效能,促进了队伍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这是一支勇于“担当”的队伍。“1500多台电脑分散在学院各栋楼宇各办公室、微机室、实训车间,200余台多媒体智慧黑板分布于各二级学院教室,1100多个监控摄像头遍布在学院各个角落,100多台IP电话机和打印机安装在各办公室,有线无线网络、手机信号随全校师生遍布整个校园,全院师生智慧校园卡开户挂失补卡,随时可能需要的重大活动信息化保障……”电脑运转、网络畅通、监控实时、网络安全防护、课堂保障、校园卡维护、重大活动保障,这是信息技术中心常规工作,也是面对的最大压力和挑战。面对困难,信息技术中心敢于担当,确立“责任是工作的第一原则”,组建服务团队,设置维修流程,建立工作台账,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坚决做好全院信息化服务保障工作。落实党委网络安全责任,确保网络安全“零”问题。同时,善于担当,切实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学院视频会议、重大活动直播等保驾护航。在抗疫封校28天期间,部门全体人员驻校坚守,保障了核酸检测、线上教学、视频直播等的顺利开展。
学院信息化维修台账
为学院海克斯康签约仪式作保障
线上教学保障
团队孙鑫昊获抗疫先进个人
(三)这是一支善于“创新”的队伍。在学院“先进性、先锋性”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大胆对学院信息化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进行创新。建立了各部门信息化专员制度、各班级信息化班委制度,保障了智慧校园的顺利实施和信息化工作高效开展,同时,建立“专项小组”开展工作,通过五个专项小组打破部门藩篱,与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加强工作落实。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坚持“思考的意识 研究的习惯”,坚持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已建成集约极简低碳智能的云数据中心,实现全光网络+WiFi6的校园网覆盖,建成融合信息门户的网上办事大厅等,多项创新举措引领学院信息化水平在同类院校中居国内一流水平。
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组织架构
(二)这是一支重视信息化“赋能”的队伍。重视技术引领、数据赋能,实现数据精准化、服务个性化、管理信息化、治理智慧化,为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是学院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方向。一年来,该项工作取得较大突破。比如,实现了对学生就餐消费数据挖掘分析,判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为贫困生认定、奖助学金发放提供参考数据。通过学生寝室部署电控系统,实现安全、便捷用电的同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提升电能利用率,助力绿色节能型校园建设。通过覆盖全院的视频监控系统及人脸识别系统,对于校园里发生的斗殴、抽烟、物品遗失、违规出校等行为进行了有效监管及预防,守护着师生身心健康,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扬帆再出发,一起向未来
信息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创新性的系统工程。新学期,新出发。信息技术人将继续深入践行学院“先进性、先锋性”发展理念,夯实内功、强化外功,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抓牢“智慧校园项目负责制”这一重点工作抓手,紧紧围绕信息化“管理、服务、赋能”这一主线,凝心聚力实干笃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及评价等方面深度融合,为师生提供精准、便捷、个性化的智慧教育服务,助推学院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