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总结梳理学院2022年教育教学成果,进一步推进新学期各项教学工作优质发展,3月16日下午,学院在尚逸艺术信息中心剧场召开2022年教学年会。学院党委书记王铨,党委副书记王栽毅,党委委员、副院长高桥出席会议,学院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及全体专任教师参会。会议由高桥主持。
首先,教学服务中心处长朱晶就学院2022年度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她表示,2022年教学服务中心重点围绕专业建设、三教改革、规范管理三大板块开展工作,一是以项目负责制为引领,重点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明确“打造工科黄埔”建设规划,凸显优质工科特色;二是以“四师”培养工程和课程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7场新入职教师教学专题培训、75节研究课、57节汇报课、15节优质课、教师专业技能比赛、职业体验等活动,荣获山东省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建设两门精品课程,同时探索创新线上教学制度、运行、督查等模式,聚力提升教师教学综合水平;三是以精细化、指标化管理为目标,制定并发布16项教学管理制度,开展教学督查、实习管理、学分制评价、实训教学指标化评价、教学业绩评价等工作。同时,朱晶从教学工作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干三个方面,对2023年教学工作进行了任务清单式的工作规划。
接着,二级学院和基础教研部依次进行了各院(部)的教学工作汇报。
机电工程学院陈继涛提到,2022年机电工程学院教师获得各类荣誉及奖项35项,指导学生获得各类省级以上奖项15项;从课题、专利、论文、教材等方面,推进专业群建设;从走访31家企业、校企共建3个实训室、建设3个中心和2个基地、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及职业技能比赛等方面,推进实训教学工作;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教师培训、校级活动等方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等方面,开展教法改革;从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和实习管理入手,有序推进各项教学工作。
智能制造学院乔慧从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师资队伍三个方面进行汇报。人才培养方面,建设综合实训中心及机房,教师获奖10项,学生获奖39人;产教融合方面,与龙头企业共建“海克斯康智能制造”“歌尔微电子”产业学院,建设4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1个“增材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未来工匠培养班”及“海信模具设计卓越工程师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组织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培训、开展“333”教师培养工程、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等,学院教师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教学能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乔慧表示,2023年将以教学类办学质量考核指标、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群指标为引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工程学院李嘉伟表示,2022年信息工程学院荣获6项教师荣誉、4项课程荣誉及8项学生技能竞赛获奖。与华为、海尔、青软和奇安信进行产教融合,建设2门继续教育数字化课程和1门校内在线课程,参与开发2本教材,立项2项省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申报软件著作权1项,组织学生参加技能认证208人次;同时,充分论证与调研30家企业,建设四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重构课程体系,组织参加培训共计120余人次,有21位专任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全面推行无纸化考核方法。
海洋财经学院李丽杰表示,2022年与山东龙涎春酒业进行“生物发酵实训基地”签约,建设学院第一个教科研产教融合实训教学基地,实现混合所有制突破;组织教师培训38人次,学生培训120余人次,校企共同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以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为试点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培养学生30人;海洋药学高水平专业群被推荐申报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下一步将把握机遇进一步凸显优质工科专业特色。
基础教研部孙治国汇报,2022年基础部教师获得青岛市教育成果二等奖1人次、校级二等奖1人次、校级三等奖2人次、学院优秀教师9人次、学院师德标兵1人次。孙治国表示基础教研部作为一支年轻的教学队伍,尚处于队伍建设的起步阶段,通过制定各类制度,不断规范管理;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项目13种共计288人次,举办8期学术沙龙,参加职业教育体验、数学建模、英语微课等比赛,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开展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活动、各类育人比赛,落实三全育人要求。
王铨在总结发言中首先代表学院党委肯定了教学服务中心、二级学院和基础教研部在过去一年获得的成绩,教学服务中心围绕两个项目负责制和工科黄埔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各二级学院和基础部也围绕着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在教学研究上仍缺乏“思考的意识、研究的习惯”。
王铨表示,教学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是学院正常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他以《从好好吃饭,到好好教学》为题,从吃饭时的“须吃、好吃、想吃、能吃、会吃、敢吃”六个方面引入,对教学工作提出了六点思考。一是扎实做好教学本职工作;二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在学生中树立好的口碑;三是做教师要喜欢上课,保持热爱教育、专业、学生的内在动力;四是具备上好课的能力,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和综合素养背景;五是加强课堂创新,深入推进三教改革,从教有定法到教无定法,不断提升数字化教学水平;六是要有改革创新的勇气、深思熟虑的谋划、稳扎稳打的措施和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
对于学院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方向,王铨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围绕着四师教师的成长,逐一落实专业教师、企业工作、创业导师和成长导师的培养;二是围绕着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充实每位教师的外界评价和自我价值;三是做好“工科黄埔”这篇文章,完善并落地五年行动计划,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和生产过程的过程、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的对接、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对接,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工具性和前瞻性;四是进一步提升教师基本功,包括学生心理工作、板书书写布局、语言表达、教学常规和社会培训五个方面。王铨表示,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三个问题,一是扎实推进二级学院实体化运营;二是充分用好上级政策,推进教师职称评审改革,将“破五唯”落到实处;三是探索基础部改革问题,突破传统小班教学模式,实现向“大师”靠拢的目标。
最后,高桥指出,学院在双师型教师占比、教学名师数、学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校企合作开发并正式出版教材、合作企业接收实习学生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并对全体教师提出几点要求,一是教学服务中心应明确教学质量提升重点,通过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能力大赛等,强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逐步补齐短板;二是二级学院和基础教研部应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育机制,注重对骨干教师的重点培养及对青年教师的合理引导,引导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鼓励参加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三是各位教师也应制定清晰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认清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明确自身的发展路径,在做好基本教学工作之余,逐步提升自身竞争力。
“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教学管理作为学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学工作是老师最重要的工作,希望青工职院的每一名教师都能够热爱教育、尽职履责、恪尽职守,推进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