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师队伍建设水平,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开展“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
自活动开始,信息工程学院全体教师积极参与,36位教师与72位学生结对帮扶。通过与结对学生面对面谈话、微信沟通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指导学生开展学业及职业规划,协调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致力于做好学生的成长导师。
学院各成长导师纷纷与结对学生约定时间和地点,进行谈心谈话,累计谈话时长约1700分钟,面谈中,张淑桐老师就学生的当前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展开谈话;林喜文、任红霞老师在专业课学习以及生活方式上给予学生建议;刘路路老师帮助学生排解因期末考试带来的焦虑情绪;刘伦伦老师指导学生合理制定暑假计划。在沟通和交流中,各成长导师深入了解学生方方面面的动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真正做到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线上交流不能少,孙丽萍老师在与学生交谈过后,又与该生辅导员联系,帮助其解决困难;潘克江老师通过电话与学生交流,指导其制定学习计划,争取帮助学生开学补考及格;葛苏慧、魏秋怡、高凤毅老师时刻关心学生的期末考试时间以及复习的效果,及时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苏尔健、薛莲莲、刘宇老师放假期间仍不忘关心学生的暑假生活是否丰富多彩;董春燕、李佳佳老师时刻心系学生安全,提醒学生注意各类安全问题。通过这次交流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为下学期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信息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并对学院成长导师的工作进行阶段性督察,以下是部分成长导师的工作总结。
石密钦老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院培养“生活人、经济人、技能人、创业人、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指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我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与22级物联网技术三班的两位同学——殷方杰、王智弘形成了结对帮子。这一个学年以来,我通过与学生面对面谈心、企业微信沟通与电话交流等形式,了解了两位学生在生活、学业上的困惑,为两位同学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协助他们做好了大学期间的规划,认清了自己的方位,更好地帮助他们健康生活与快乐学习。结对以来,两位学生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慢慢清晰,大学期间目标逐渐明朗,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晰,也在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迈进。
栾晓妹老师:这一学年以来,我通过面对面、企业微信等方式,实现与结对学生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近的转变,与学生谈话谈心解决困惑,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摆脱迷茫。孙梦轩同学正在同方药业实习,通过电话沟通了解其工作近况,帮助其排解工作中的小压力。王玉敏同学的学业规划中计划专升本,临沂大学属于专升本中的优质公办大学。暑假期间,我带她线上游览了临沂大学(兰山校区),从临沂大学的校门开始,与学生一起逛了临沂大学的体育馆、文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餐厅等地。因临沂大学面积大,此次参观并没有走遍学校,我便与学生约定,两年后她能来到临沂大学,带着我线上游览今天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是一次云旅游活动,希望能帮助她树立学业目标。我认为“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非常有意义,既能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又能让学生树立信心,真正做到师生同“学”共“进”。
程永淳老师:在“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中,我有幸与22级智能制造学院的两位同学——朱雅芳、寇艳阳形成了结对帮子,我自结对以来一直关心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近期,我为学生开展普通话测试应试技巧讲解,为学生大二进行的普通话测试打好基础。讲解从四种题型着手,明确了每种题型的扣分规则和易错点,带领学生重点学习了易错点,如复韵母发音动程不完整、鼻韵尾央化、鼻韵尾不明显等问题。最后我又为学生布置了后续的练习作业,两位同学均表示收获很大。
让学生心里热乎,让学生感受幸福,这是学院落实铸魂育人工作的不懈追求。信息工程学院时刻谨记“学生至上”的服务理念,此次对学院成长导师的工作进行阶段性督察也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以下是部分结对学生的感受。
房芹同学:我与魏秋怡老师师生结对已有一学年了,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记得在大一上学期,她悉心地询问我学习上的感受,在得知我在专业课上有不解时,她会耐心地为我答疑解惑,让我不要放弃,教导我可以多从实践方面入手,并告诉我有问题随时和她沟通,而且她还在疫情期间时刻关注着我与家人的身心健康。教诲如春风,师恩深似海。感谢魏秋怡老师在课业及生活上对我的教诲与关怀,让我受益匪浅。
朱雅芳同学:“成长导师”是我从来没有参加过的、一个全新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我和程永淳老师关系更密切了,有任何问题和困难都可以向老师提出。尽管我在校时间只有一年了,但我认为“成长导师”这个活动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成长进步的途径,比如这个假期,程永淳老师为我们开展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虽然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参加考试,但是还是很感谢老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孙梦轩同学:大学生涯是这么的短暂,不知不觉就到实习期了,刚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该干什么,我做的规划总是因为一个坎坷就想要去放弃,还总是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在这个时候,我都会与栾晓妹老师聊一聊,她给我很多启发和鼓励,帮助我确定了发展方向,让我不要放弃自己的目标。栾晓妹老师让我在学校中像是多了一位家人一般,我觉得“成长导师”这个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爱和关怀。
“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融洽了师生关系的同时,也促进了每一位学生成长。经过这段时间的沟通与辅导,学生在导师们引领下,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日常行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信息工程学院的全体导师们在用辛勤的汗水与育人的艺术,带领每一位学生劈波斩浪,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