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三个重大战略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我国职教改革明确了抓手——“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在国家“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政策的大力引领下,职业教育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顺应这一趋势,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携手政府、院校及产业界力量,共同探索并实践职教合作的新模式,致力于构建更加精准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培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科教融汇谋新篇,服务区域促发展
2022年11月,学院党委审时度势,跟随青岛市“城市孕育高校,高校滋润城市”的指导思想,紧扣城市就业、产业需求和规划建设,从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做好社会人文服务、促进科技发展、助力人才培养四大方面为青岛市高质量发展贡献高职力量,将打造工科特色“一中心、一平台、一智库”作为落实“工科黄埔”建设工作的重要部分。
“一中心、一平台、一智库”项目建设由学院科研处牵头,其中,“一中心”即面向青岛市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可依托专业提供应用技术创新和研发、技术咨询、成果转化;“一平台”即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平台,可实现实习就业、社会培训、校企资源共享、数字化资源共享一站式服务;“一智库”指全市经济发展智库和全市职教发展智库,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2023年3月22日至8月28日,按照工作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总体部署要求,历经5个月的打磨,建设方案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涵盖建设背景和意义、建设目标和内涵、建设基础、建设措施、建设条件等多个方面,在召开论证会听取部分省内高职院校及企业专家意见后,学院“一中心一平台一智库”建设方案形成最终版本,获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下一步,学院将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充分发挥学院的主体作用,通过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智库”打造具备工科特色、治理机制完备、产教资源集聚、服务产业发展的面向青岛市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平台、青岛市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智库。
产教融合结硕果,校企合作双赋能
(一)学院获批山东省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
2023年,学院作为牵头学校,中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牵头企业,依托地处城阳区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联合各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本科学校、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申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产教联合体”并获批山东省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
10月26日,学院召开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会上,与会嘉宾代表共同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产教联合体揭牌,启动仪式结束后,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范宝财与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群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战略合作协议》,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保障和框架支持,进一步巩固了产教联合体的合作基础。
学院成功获批“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产教联合体”得力于校企政三方注重凝聚产业各方共识,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学科与科研实力,结合企业的实践需求,打造了可持续发展的产学融合模式。未来,联合体在发展过程中,将致力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优势企业力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强联合体各方的研发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为我国轨道交通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二)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
2023年7月,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携手广州中望龙腾软件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
该计划旨在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现场工程师,满足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强化职业教育对国家战略的服务能力。智能制造学院紧密配合广州中望龙腾,深入掌握工业软件工程师等关键岗位需求,并精选人才培育课题进行项目申报。该人才培育项目紧扣装备制造业数字、网络、智能化的发展潮流,立足智能制造实际场景,采用数字化工业软件为工具,聚焦培养与产业高质量增长相匹配的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将利用这一契机继续深化与中望软件的合作,基于行业需求和国家政策,提升教学与产业互动质量,推动招生与评价改革,构筑专业技术与教学能力兼备的团队,从而促进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并探索形成适应先进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与人才培育提供创新思路与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植根实践培工匠 联校结企铸未来
(一)与14所中职学校签约办学
2023年5月18日,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与中职学校合作办学签约仪式隆重举行,学院与青岛市14所中职学校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标志着学院三二连读联合办学迈向新的篇章。
学院党委书记王铨表示,三二连读、五年贯通合作签约项目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壁垒,实现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建设更具有实践性和就业性的教育体系。他强调,中高职一体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要以“中职对接高职为主、高职对接产业为主”思路,中高职共同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相衔接,培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从学院成立之初的7所合作中职学校,到如今的14所合作中职学校联合办学的双向奔赴,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在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进。此次联合办学协议的签订,为贯通培养、联合育人、选拔与输送优秀学生搭建了优质平台,未来,相信学院在优化贯通专业布局,加强贯通过程管理,提升贯通专业建设质量,培育高质量职业教育人才等方面都必将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二)“大国工匠”进校园并获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为弘扬工匠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践行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理想,学院举行“大国工匠进校园”暨管延安、尹星技能大师工作室揭牌仪式。
中央电视台首批大国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管延安和全国劳动模范、齐鲁首席技师、齐鲁工匠尹星鼓励同学们要“学做人、学知识、练技能”,纸面上的知识落不到“台虎钳”上都是纸上谈兵;要“创新、敬业、执着”,在技术发展浪潮中,唯有工匠永不退出;要做“追梦人”,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绽光彩,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群表示,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工科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青岛市唯一一所纯工科高职院校,是“对青岛实体企业发展、工业发展十分重要的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的使命,培养能工巧匠,成就大国工匠是学院的追求。学院将充分发挥管延安、尹星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作用,践行“知行有度、刻意求工”校训,推进师资队伍“双师”结构攻坚,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增强专业实力。
这是学院探索技能大师引领、深化校企合作育人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与全国劳动模范面对面交流,师生们深刻感受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内涵。激励师生们积极践行劳模精神,勤奋工作、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学院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春风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战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学院党委依据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两个首位”(将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作为“六个城市定位”的首位,将“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全力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的首位)的城市规划和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围绕“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建设,提出了“高职示范、工科黄埔、职教本科”的办学愿景,对学院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系列合作项目的实施,学院产教融合步伐稳健前行,教育品质和服务产业能力显著提升。深化产教融合, 推进科教融汇,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这一重要举措将学院推进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和产教融合发展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