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智能制造学院32名教师利用寒假进入引企入校企业青岛百思特海川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企业实践。
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是我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是以市场为导向,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精品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建设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切实把握现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系统掌握本专业技术流程、专业前沿、行业动态及岗位素质和知识技能要求,更好的将理论与企业技术规范、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育“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
青岛百思特海川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富军结合从事模具行业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向智能制造学院教师分享了模具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管理理念、生产方式、工艺流程及企业文化等基本情况,使教师们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了模具制造的各个环节。同时,教师们还参与了企业的技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双方一致认同校企合作对于模具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就如何培养模具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在培训中,企业工程师重点讲解了powermill编程软件应用,从零件建模、坐标系的建立、刀具选择、加工策略选择、参数设定、仿真验证、导出NC程序等操作过程,对整个模具加工的流程做了详细讲解。在软件编程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老师们提出诸多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积极与企业专家展开讨论,充分体现了我院“学生至上”的育人理念。通过深入企业学习行业前沿,感受制造业迅速发展,老师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专业教学必须与日俱进,精准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只有切实提升自身技术技能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更多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此次企业实践,不仅拓宽了教师们的视野和思路,更深入理解了行业要求和挑战,推动了专业教学和培训工作的创新,加强了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融合,促进了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多方共赢和协同发展。今后校企双方将继续锚定立德树人使命,通过资源共享和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培养一批批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