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是学院的灵魂,也是学院的根基。以物质文化为基础,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孕育青工职院文化的独特气质……学院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软硬并举,与学院专业特色相统一、与优良传统相统一,与人文文化相统一,通过推进文化景观和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传播体系,全面推进大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动化于行,充分发挥凝聚、激励、引领和导向作用,提升学院整体形象。
凝聚青工职院精神 理念引领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近年来,学院始终将凝炼弘扬青工职院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2021年,学院组织开展精神理念大讨论,总结凝炼“知行有度 刻意求工”的校训;以培养“生活人、经济人、技能人、创业人、合格公民——五种人”为育人目标,以培养“专业老师、企业工程师、创业导师、成长导师”“四师型”教师为教师发展目标,向着“高职示范、工科黄埔、职教本科”的发展目标迈进。通过开展“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评选、优秀教师评选等活动,以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丰富青工职院精神的时代内涵,将校训融入心灵深处,镌刻在品格言行中;各二级学院也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弘扬校训精神。部分二级学院还明确提出了意蕴丰富、特色鲜明的特色精神。
学院的历史是文化之根。近年来,学院不断总结提炼,编辑出版了《青工职院这三年》,系统回顾学院建校三年的不凡成就,编辑《抗疫故事》《抗疫日记》,记录了特殊时期一幕幕感人事迹,汇编了“学生至上”“教师至上”“服务至上”等一系列典型案例材料,凸显出学院服务师生的办学理念。
打造优美校园景观 润物无声
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景观具有无声的熏陶作用,潜移默化中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陶冶师生的审美情趣产生积极影响。这些寓意深刻的文化景观与校园环境融于一体,将青工职院人的先进、独特、速度、活力的精神风貌展现无遗。学院现形成一湖(人工湖),二带(樱花景观带、银杏景观带)、三场(知行大道广场、绿茵足球场、球类运动场)四区(教学区、实训区、运动区、生活区)的景观体系。风景如画,四季宜人,森林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景的生态绿色学校。
主雕塑《九工》体现着学院浓厚的工科底蕴,《求工》如旭日东升的朝阳,红彤、热烈、火爆,蕴含着师生奋斗热情,昂扬向上的精神,《向未来》的宇航员展现着“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的博大情怀,《工之空间》体现着师生团结合作、守正创新的精神面貌,如丝带般飘逸的《旋》和踩着音符落入学院的《乘着歌声的翅膀》为这所工科院校,增加了一抹浪漫主义色彩。
知行大道两侧是一排排笔直整齐的银杏树,它们粗大、挺拔、茂盛,透出一种古朴、威严与生机,告诉人们这是一所富含文化底蕴、治学态度严谨、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学校园。校园建筑优美雅致,主题鲜明;校园内花草芬芳、绿树成荫。校园中心的人工湖,是师生最爱的“网红地”,夕阳西下,湖水被阳光映燃的金碧辉煌,倒映在湖面上的是图书馆宏伟的身影,整个湖水焕然生机,别有风情。这是青工职院校园的独有之美。
建设高雅文化设施 环境育人
图书馆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2023年5月,博观图书馆正式启用,建筑面积9655平方米,外观设计典雅而又具现代风范,好似一艘即将远航的巨轮。馆内设计结合北京“韬奋书店”的装修风格,参照青岛本地“如是书店”的设计亮点,紧扣工科办学特点,蕴含“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寓意。馆内设有8个开放流通书库及1个典藏书库,馆藏纸质图书约11.7万册,电子图书约16万册,可提供800余个阅览位,馆内设施、设备均按国内一流水平配置,是一座融藏书、阅览、信息服务、学术系统、学习交流、主题展览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智慧化的现代大学图书馆。依托图书馆,学院深入建设“书香校园”,开展教职工捐书活动,好书推荐活动、读书分享沙龙,吸引越来越多的师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图书馆、留在图书馆,提升阅读水平和阅读层次。同时,学院将图书馆下沉至宿舍和食堂,在每栋宿舍楼、食堂、生活服务楼都建设了“微型图书馆”,充分营造出“人在书中,书在手边”的阅读氛围,流动的阅读空间成为师生享受阅读资源、参与阅读活动的重要阵地。
学院欢动地带体育馆投资超3亿元,自2023年5月份正式开馆运营,场馆建筑总面积4万余平米。占地三千多平米的国际标准50米8道游泳馆,四季恒温恒湿,三千多平米的国际标准室内篮球场、5块羽毛球标准场地,乒乓球室、舞蹈室、击剑场馆、搏击场馆等专业场馆一应俱全,健身区域,动感单车、跑步机、卧推架等专业健身器材琳琅满目,为广大师生和周边居民提供了专业的运动、健身设施。体育馆里的闲来咖啡店、休闲台球厅、剧本杀体验室,经常“爆满”,已经成为学生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强大的硬件设施之余,学院体育馆坚持服务师生的理念,坚持公益性优先,已经累计为7000余名在校生提供体育课服务,并累计接待超过1万人次进馆参加各类体育活动。2023年为广大师生开展了羽毛球、游泳体验课、操舞课、跆拳道、搏击课、台球课等10余次免费公益课程,为推动全民体育、推动全民健身贡献了重要力量。同时,积极组织和承接各项体育赛事,成功举办了学院迎新杯篮球赛、教职工篮球赛、游泳比赛、羽毛球比赛、跆拳道大赛、健美操大赛、台球比赛等10余项全校性体育赛事,承接举办了青岛市纪委篮球赛、城阳区中小学体育赛事等,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大众参与体育赛事提供了专业的场馆服务。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软硬件建设、机制建立、师资配备等多方面持续用力,着力培育学生积极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学院投入11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742平米的心理健康中心,设有心理咨询室、情景教学室、沙盘室、宣泄室等九大功能室,配有智能互动宣泄设备等先进一流心理仪器。配有4名专职心理教师,为全院学生提供了500余人次心理咨询,妥善发现及处理各类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协助学生通过绿色通道获得诊疗和帮助,使得全院安全平稳运转、无重大事件发生,有力保障了学院安全稳定及同学们的健康成长。
举办丰富文化活动 素质教育
为加强文化引领,打造富有时代性、思想性的“书香校园”文化,学院组织开展“博观大讲堂”系列讲座。并出台《“博观大讲堂”管理办法(试行)》,对讲座分类、管理流程等进行细化并陆续邀请多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学者为学院师生带来别开生面的精神盛宴。2023年4月27日下午,博观大讲堂第一讲一经推出,引爆全校。第一讲邀请中国海洋大学统战部部长、《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特约评论员陈鷟教授作《一脉江河万古来——中国思想文化的流脉及其生命力》的专题讲座,学院6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讲座,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近万人。之后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主任陈晓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王铨,分别开讲。三场讲座信息量大、前瞻性强,每一场都引发思考、反响热烈,师生纷纷表示“博观大讲堂大咖名家云集,遍开文化之花”。学院不断推出博观大讲堂为代表的精品文化活动,推动青工职院全体学子培养道德情操、积淀文化素养、开拓创新思维。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作为撬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杠杆,一直是学院特色育人的重要板块。从强健体格到塑造人格,养成式育人,重点在养成。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甚至周边居民都能享受到学院体育育人成果,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塑造优秀的人格品德,在全校性的体育育人氛围中成长成才。
学院不断挖掘学生在体能、技能、智能、人格等方面的潜力,培养阳光活力、健康积极、竞争合作、坚毅果敢的领袖气质。为全过程推进校园体育竞赛和活动,全方位帮助学生体育运动队和俱乐部发展,学院组建足球、篮球、排球、田径、健美操、游泳、羽毛球等校属运动队,11个体育运动社团;每学年面向全校学生展开各类竞赛类、全民类活动近百余场;2023年荣获第四届青少年健身操舞技能大赛总决赛大集体组高职高专组特等奖、山东省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大集体组高职高专组第一名,在2023年青岛高校田径运动会中斩获38个奖项、在青岛高校第六届乒乓球比赛、山东省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体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青岛市选拔赛等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完善文化传播体系 提升形象
不断完善文化传播体系,有力提升学院整体形象。学院官网全新改版,成为展示学校风貌、加强对外交流、开展宣传教育、活跃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投资百万元,建设校园1号大屏,全天候播放正能量视频,丰富了校园媒体形式;各二级学院也通过开通编辑内部刊物、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手段,不断强化传播体系建设。
拍摄制作2023版学院宣传片、天空之眼瞰青工职院宣传片,打造宣传学校的靓丽名片;编辑《校园文化手册》,多角度宣传学校的文化建设成就;设计推广全新的视觉形象系统,建立规范统一的学校标识;将学院标识注册商标,统一推广学院的形象、维护学院的权益;编制学院画册,加强对外宣传……一件件的成果,最终汇聚成青工职院文化体系。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在继承和发扬工科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时代精神,丰富新的文化内涵。独具青工职院特色的大学文化正在日臻完善,文化育人效应不断彰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工职院的文化之树将硕果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