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同学们饮水思源、节约用水的热情,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组织学生走进青岛水务博物馆开展“中国水周”研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青岛跨越3个世纪的水务发展历程,从先辈们筚路蓝缕的开源节流中了解到水务工作的不易。
青岛水务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位于水源地、净水厂,涵盖城市供水、排水、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的水务博物馆。博物馆以时间顺序和重大事件为节点,用史料、图片、文物、视频串联起了青岛跨越三个世纪、共计120年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发展历程。
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同学们先后了解了“南水北调、引黄济青、海水淡化”青岛水源保障的三大工程、城市供水工艺流程和水质监测情况,共同见证了相关治水设备、文件信函等青岛地区治水用水的历史印证。在“水润丹心”水务党史教育基地,一代代共产党员为水务工作作出的突出贡献、为青岛的独立解放做出的丰功伟绩,让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洁净的水源来之不易。同学们从中备受鼓舞,纷纷表达了要用节约用水的实际行动回馈青岛水务工作者,用自己的努力奋斗向一代代党员干部致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学生李旭行表示:“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既使我认识到了青岛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更了解到一代代共产党员在‘南水北调’引黄济青’等重大工程中付出的心血与努力,自己更应接好时代的接力棒,从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做起,向先辈们致敬。”
从斑驳的水门、井盖,到先进的净水工艺;从屈辱的殖民历史,到现代化的国际都市,水务博物馆记录的是一部青岛的供水史,更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史。作为一堂生动的实践课程,本次“中国水周”研学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提高了对节水护水的认识,更让同学们从水务精神中汲取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激励每位同学以坚定的信仰、优异的成绩、过硬的本领谱写新时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