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数字化教育转型,探索学习智能技术在重大工程中的创新应用,4月18日,智能制造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代表前往胶州湾大桥指控中心,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参观交流活动。
青岛胶州湾大桥,作为世界级跨海桥梁工程的典范之作,全长41.58公里。这座凝聚无数智慧与心血的大桥,历时四年精心建造,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建成通车。凭借“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技术”以及先进的4D施工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青岛胶州湾大桥在全球桥梁工程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荣获第30届最高国际奖项“乔治・理查德森奖”,还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棒桥梁”。它的建成,彻底打破了百年来“青黄不接”的交通困局,极大地完善了青岛东西跨海交通网络,为城市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力推动了中心湾区的崛起,是青岛交通事业迈向高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学院教师们首先参观了青岛胶州湾大桥的精致模型,并通过文献展陈、生动的视频演示以及丰富的图片展示等多元形式,深入了解了胶州湾大桥的发展历程、攻坚克难的艰辛过程以及卓越的关键技术成果,从这座伟大工程的建设故事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
运行调度指挥中心更是让教师们眼前一亮,胶州湾大桥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智能化调度指挥平台采用人工监控与自动报警监控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实现交通事件检测、气象事件监测、ETC门架运行检测、大桥结构健康检测等多项功能,全力打造“畅、安、舒、美”的行车环境,为青岛“半小时经济圈”的建设保驾护航。
此次参观交流活动,将助力教师把产业前沿和企业实践中的关键技术和真实问题带进教学环节,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与产业链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