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智能制造学院402阶梯教室座无虚席。青岛海泰科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纪学受邀到智能制造学院开展专题讲座。在两个小时的深度分享中,王纪学通过分享个人成长历程与企业经营智慧,为青年学子带来了一场关于职业发展与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这位从技术员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的企业家,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勾勒出中国制造业砥砺前行的生动剪影,也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宝贵经验。
深耕专业,以技术筑基事业
王纪学199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金属材料专业,在海尔模具公司从CAD/CAM工程师起步,十年间横跨技术研发、质量管控、生产制造等多个领域。他始终秉持“理工男”的务实精神,用“聚焦主业、深度投入”的信念攻克技术难题。这种“十年磨一剑”的专业沉淀,让他在2004年创立海泰科时,能精准把握注塑模具行业痛点,带领团队开发出多项专利技术,将企业提升为行业领军者。
针对行业发展现状,王纪学特别强调智能制造技术对行业带来的变革,现场展示了企业自主研发的模具温度场智能监控系统。在创业经验分享环节,他以安徽合肥“新材料车间”的建设研发故事为切入点,向学子们传递“工匠精神+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理念。这启示学生:职业发展需建立扎实的专业根基,唯有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方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
创新突围,用变革驱动价值
王纪学在讲座中提到海泰科的六项“核心竞争力”,彰显了他的管理智慧:从汽车模具技术突破到全球供应链布局,从“模块化研发体系”到智能工厂建设,他始终以“拥抱变化、同频创新”的理念推动企业升级。面对新能源汽车浪潮,他主导轻量化材料研发,让海泰科成为奔驰、理想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这印证了“创新能力”与“创造价值”的关联逻辑,启示青年学子真正的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基于市场需求的技术落地与价值转化,为青年学子指明了创新实践的路径。
平衡之道,以格局定义人生
王纪学结合中医和谐理论,提出“心态、事业、社会关系的动态平衡”理念。他虽身兼企业实控人、多国子公司董事等职,仍坚持每年参与技术研发,体现他对技术的赤子之心。这种“既要有战略定力,又要保持感知敏锐”的处世哲学,与其强调的“换位思维”形成呼应——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单维度的突进,而在于多维度的协同共生,这对学生处理学业、人际与理想的关系具有深刻启发。
从寒窗苦读的华科学子,到上市公司核心业务的领航者,王纪学用行动诠释了“真诚、聚焦、创新、平衡”的人生信条。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有以专业能力为锚点,以创新思维为风帆,以平衡智慧为罗盘,才能在人生的航程中破浪前行。
这场分享既有宏观产业图谱,又有微观技术解析,为学院优化“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分享会结束后,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乔慧代表学院向王纪学颁发聘书,聘请其担任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以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海泰科人力资源总监赵倩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海泰科的公司理念、岗位招聘和晋升渠道,并解答了学生的困惑,约定面试时间和地点,邀请学生参加招聘会。
作为“职教周”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本次活动通过企业家的成长经验分享和精准岗位对接,共话行业未来与人才机遇,为智能制造学院人才培养注入产业新动能。本次活动标志着校企双方在人才共育、技术共研方面迈出关键性一步,为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人才供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