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慧工”人工智能产学研基地工作环境,畅通师生沟通渠道,将慧工基地建设成人工智能“示范田”,9月18日,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召开慧工基地工作教职工座谈会和“学声直通车”——“院长面对面”交流座谈会。
“慧工”人工智能产学研基地(以下简称慧工基地)于2025年8月24日正式启用,是学院与城阳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人工智能产学研基地,也是集技能实训、虚拟仿真、创新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在慧工基地教职工座谈会上,学院党委书记李群,党委委员、副院长韩千钧,党委委员、副院长高桥出席,相关部门(单位)党政负责人,任课教师及辅导员代表参加。
会上,慧工办负责人汇报了慧工基地的总体运行情况,从教学安排、学生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交流工作成果,梳理后续的重点工作内容。随后,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专任教师及辅导员代表依次发言,老师们均认可慧工基地目前的建设管理情况,满意慧工基地现有的工作学习环境,并立足不同岗位分享个人的经验体会,内容既涵盖对教学改革的深度探索,也包含对管理服务的殷切期待,为后续慧工基地运转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多维度的参考建议。
韩千钧、高桥及各部门(单位)负责人与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就老师们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回应和部署。
李群在听取慧工基地运行汇报与老师们的意见建议后,肯定了在慧工基地全体教职工的辛勤付出。他表示,目前慧工基地的工作运行保障有力、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教学秩序平稳有序。他要求,在后续工作中,学生管理要下沉一线,基于学生特点制定专属方案;资产管理要责任到人、确保资产安全;各部门(单位)要协同配合、高效运转,提升产学研水平,利用优越地理位置与企业资源多出成果,真正让慧工基地成为学生成才的摇篮、教师创业的热土、学院发展的名片。
在慧工基地“学声直通车”——“院长面对面”交流座谈会上,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韩千钧出席,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大学生权益协会成员以及来自各专业的学生代表共同参会。
学生代表们结合在慧工基地的学习实训经历,围绕生活设施建设、专业课程安排、餐饮服务优化等方面积极建言,分享学习体会与生活建议。来自机电工程学院的谢冉冉同学谈到阅览室设置的情况,交流学生阅读和自习的需求;来自海洋财经学院的牛昕怡同学分享宿舍搬迁工作的建议,优化搬迁工作程序……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在现场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确保“事事有回声”。
韩千钧指出,慧工基地是学生提升AI应用与专业能力、对接行业需求的重要平台,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是慧工基地优化建设、改进工作的宝贵财富,他希望同学们始终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慧工基地发展,在实训实践中锤炼技能;各部门(单位)也要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建立常态化沟通反馈机制,把学生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让慧工基地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加油站”。
两场座谈会,不仅搭建了师生高效沟通的“连心桥”,更让慧工基地精准掌握了师生在工作学习中的真实需求。未来,学院将持续以师生诉求为导向,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与服务保障,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将慧工基地打造成为人工智能特色鲜明、师生服务暖心高效的“新阵地”。